廢水生物處理過程可歸納為四個連續進行的階段,即絮凝作用(在生物膜法中稱做掛膜)、吸附作用、氧化作用和沉淀作用。
1.絮凝作用
在廢水生物處理中,細菌常以絮凝體形式存在。廢水進入生物反應池胡,廢水中的產莢膜細菌可分泌出粘液性物質,并互相粘連成菌膠團。菌膠團又粘連在一起,絮凝成活性污泥或粘附在載體上形成生物膜。據資料介紹,纖毛類原生動物也可分泌出多糖及粘蛋白,可促進絮凝體的形成。所以,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是微生物群體(包括細菌、真菌、放線菌、原生動物等)存在的形式,并在廢水生物處理中具有重大的生態學意義。
2.吸附作用
吸附作用是發生在微笑粒子表面的一種物理化學的作用過程。微生物個體很小,并且細菌也有具有膠體粒子所具有的很多特性,如細菌表面一般帶有負電荷,而廢水中有機物顆粒常帶正電荷,所以他們之間有很大的吸引作用?;钚晕勰嗟谋砻娣e介于2000-10000㎡/m³,其表面附有粘性物質對廢水中的有機顆粒、膠體物質有較強吸附能力,而對于溶解性有機物的吸附能力很小。對于懸浮固體和膠體含量較高的廢水,吸附作用可使廢水中的有機物含量減少70%-80%左右。
吸附作用是一種物理化學作用,所以它的總吸附量有一個極限,達到此極限后,吸附作用基本結束。吸附的速度在初期最大,隨著時間的推移,吸附速度越來越小。根據活性污泥法的運行經驗,在充分曝氣的條件下,大約經過20-40d即可完成這個吸附過程。從廢水處理的角度看,顆粒的和膠體的有機污染物一旦粘附于活性污泥,即可通過固液分離的方法,將這些污染物從廢水中清除出去。
3.氧化作用
氧化作用是發生在微生物體內的一種生物化學的代謝過程。被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吸附的大分子有機物,在微生物胞外酶的作用下,水解為可溶性的有機小分子物質,然后透過細胞膜進入微生物細胞內。這些被吸收到細胞內的物質,作為微生物的營養物質,經過一系列生化反應途徑,被氧化為無機物CO2和H2O等,并釋放出能量;與此同時,微生物利用氧化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和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,合成細胞物質。在此過程中微生物不斷繁殖,有機物也就不斷地被氧化分解。
微生物對吸附發有機物氧化分解需要較長時間,有的需要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才能完成。在微生物吸附有機物的同時,盡管氧化分解作用以相當高的速率進行著,但由于吸附時間短,氧化分解掉的有機物僅占總吸附量的一小部分,大部分被吸附的有機物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全部氧化分解。
4.沉淀作用
廢水中有機物質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下無機化后,處理后水往往排至自然水體中,這就要求排放前必須經過泥水分離。
活性污泥,特別是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,使泥水分離,澄清水排走,污泥沉降至池底,這是廢水生化處理必須經過的步驟,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驟。若活性污泥或脫落的生物膜不能與水分離,則這兩種生物處理技術就不能實現。若泥水不經分離或分離效果不好,由于活性污泥本身就是有機體,進入自然水體后將造成二次污染。
根據廢水生物處理中微生物對氧的需求,可把廢水生物處理分為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。根據微生物存在的狀態分為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及自然處理技術。但不論是何種處理工藝,污染物有三個去向:微生物的增長和細胞物質的積累,產生代謝產物和能量,殘存物質。
廢水生化處理對微生物的要求主要有:能夠代謝廢水中的有機物,能與處理后的水徹底分離。聯系電話:188-5290-6888
免費熱線:188-5290-6888
公司郵箱:lcf@vchb.com
公司地址:蘇州金雞湖大道99號納米城西北區NW-01幢3樓